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章 氏族社会是如何形成的?(1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人们总爱习惯地把原始洞巢时期称为原始社会,其实这是欠准确的,尤其在洞穴时期称原始社会欠准确。道理很简单:人类虽然早已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但是天然洞穴毕竟太稀少,彼此相隔甚远,每个洞穴住居的一家人,主要是自己一家在艰难求存。他们走得离洞穴远了,就回不到洞穴过夜,再者也容易被外来人家抢走洞穴;而洞穴附近的地盘,因为既不会种又不会养,主要只能靠采摘野果、野菜和捕猎鱼虾、小动物为生,所以养不活太多的人。他们既要防猛兽入侵,又要防外来者夺地盘,所以与附近洞穴的人应该来往极少。一个彼此孤立图存、极少来往、甚至敌对防范的世界,能称得上完整意义的“社会”吗?

所以,在漫长的洞穴时期,没有形成“社会”的人类,当然只能别无选择地选择血亲通婚。甚至到了18、19世纪,在一些极偏远的地区,还有血亲通婚的残留。我们看恩格斯的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一书中是怎么说的:“血亲婚配的观念,也是如此。不仅兄弟和姊妹起初曾经是夫妇,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间的xing茭关系今日在许多民族中也还是允许的。班克罗夫特(《北美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土著民族》1875年版第一卷)证明,白令海峡沿岸的加惟基人、阿拉斯加附近的科迪亚克岛上的人、英属北美内地的提纳人,都有这种关系;勒土尔诺也提出了关于印第安赤北韦人、智利的库库人、加勒比人、印度支那半岛的克伦人的同样事实的报告;至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关于帕提亚人、波斯人、斯基台人、匈奴人等的故事,在这里就不必说了。在血亲婚配尚未发现之前(这的确是一种发现,而且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发现),父母和子女之间的xing茭关系所引起的憎恶,并不大于其他不同辈的人们之间的xing茭关系;而后者即使今日在最市侩气的国家里也还在发生,而且并不引起多大的惊愕;甚至年逾六十的老‘姑娘’,如果她们十分富有的话,有时也可以嫁给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。”^米^花^书^库^ <!-- -->ww.<!-- -->7mihua.com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haimabooks.com

(>人<;)